科技创新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数字营销 > 正文

数字营销

iPad Pro 2022、IE900…恰到好处的折腾,我的2022发烧向总结

尾巴文章 2023-01-09 14:33数字营销
纠结的根源都在于一个“穷”字。庸俗但现实的说法,大部分人...

纠结的根源都在于一个“穷”字。庸俗但现实的说法,大部分人只有一个病——穷病。于是乎拿来玩的资金也只能“迂回前进”,想着法儿通过组合搭配来堆叠出最高满足感。

 

以钢笔为例,最近常思考的一个问题:一万块,是买根热门的高配文豪、还是冷门的艺术赞助人、或是掰成三份集齐“量产三巨头”。再仔细一想,前者买到的是一定的情怀加成、较高的文艺感和稍许的稀缺性;选项2是极高的文艺感和奢侈品、收藏属性,外加较高的稀缺性;最后一种方案则是绝对的实用性和最为丰富的可玩性。

 

转念一想,我玩钢笔是为的啥?平时写字用水笔和apple pencil就足以应付,钢笔对我来讲主要功能是精致的摆件和独特的拥有感,从精致感和独特性角度讲,无疑第二种艺术赞助人方案最适合自己,至于实用性,不存在的,可玩性,三根相对普通的量产笔也无法和限量贵金属款相提并论。故,想明白了自己的具体需求,看到产品背后真正自己想要的价值,做选择题就会简单很多


买ipad pro 2022时,心路历程略有不同。纠结点主要有2,一是性价比方面,基本配置基本一致的2021款在促销季价格香不少,如果能有教育优惠资格,当时估计就毫不犹豫入手了;二是尺寸方面,我是2018款11寸用过来的,12.9的miniled大屏还未体验过,还是有些挠痒痒。

 

关于这两点,最终还是在理性与感性双重驱动下得以解决。22款改进很小,M2和M1的区别在做了很多功课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几乎为零。但本着买新不买旧原则还是冲了官网24期分期免息,下一次换机估计要等到16G+512G标配外加Pencil3代出来时再入了;尺寸方面,去苹果店转了几次,也同时对比着体验了一把,屏幕素质有不同,但差别很小,对于我偶尔看视频大多数情况看漫画、电子书以及记笔记的需求而言,11寸的高刷lcd绝对够优秀,外出携带的便利性,11寸则有无可比拟的优势,配上官方最轻的双面磁吸夹后,总重量能控制在650g以内(468g+170g),相对的,12.9寸单机就有684克重,再加上同配置下2500的价差,综合功能、便携性和价格三者之后还是拿下了11寸。

改造前的书房


笔有2018款延续下来的二代pencil,正好可以通用。蜂窝版是外出使用的刚需配置,18款用过之后就离不开了,从4G到5G的转变更多的感知在下app时的速度上,其他大部分状态下用不出区别。对于阅读和轻娱乐、轻办公用户而言,ipad pro依然是目前最不需要纠结的电子产品,一切都很稳定、舒适,除了需要支付一定溢价之外,产品本身无可指摘。

改造前的书房


 

绑定了苹果全家桶几年,也早已习惯了做个懒人,沉浸在生态圈里,专注于内容的消费和一定的输出上,把时间多花在这些地方,总比被机器玩、反复折腾优化要来得有价值。过了刷机的年纪,只想去相对“优雅”地体验,此时苹果可以给到综合最佳的分数。

改造前的书房


周边的搭配,除了拿来记笔记、画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纲要的电容笔,以及放弯折当支架用的智能双面夹以外,我还额外配了个magic trackpad,专门搭配平板用。平时mac主要是搭配罗技鼠标使,因为精度更高、更趁手。而平板因为有触屏,且显示面积比mac小很多,高精度点按已可以较为轻松的实现,加触控板的主要目的是减少频繁抬肘,增加使用的舒适性,把触控板放平板正下方用,感觉很类似MacBook,只是小部分手势操作有些区别。再加上一块的蓝牙键盘,总价比妙控键盘更低、体验更好,平时如果不办公,只需要带上双面夹和平板,轻便度也更佳。这样分体式的外设搭建会更加灵活,更好的适配多场景的使用需求。


改造前的书房

听歌方面,我的搭配逻辑与平板的分体多设备相反,尽可能的精简化

 

从花费上看,去年的大头是两条万元塞,森海IE900和Acoustune HS2000MX。经常会有人问,怎么舍得花这么多钱拿来听歌。从小学起本人就对音乐很感兴趣,也加入过学校的民乐队、鼓号队,会(仅仅是会)四五种乐器,也喜欢唱歌,经历过80/90年代四大天王和港台乐的黄金时代,以及21世纪初神仙打架时代,在流行乐最灿烂的年代,一路听过来,可以说音乐承载了太多青春的回忆。要让我翻照片去回忆,可能过于矫情,而一旦按下播放键,听着熟悉的歌,那便会轻松、自然得多,且如果戴上耳机,就会一样的隐私。

改造前的书房


身边的绝大多数,都习惯用蓝牙耳机听。而一但用上hifi级别的所谓高音质发烧器材,所呈现的音乐是“另一个世界”。如果愿意对比一下,平心静气地试听一下,会有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从音质提升幅度讲,耳机带来的效果是最直接、最明显的,一条万元旗舰,哪怕连接MacBook的耳机口也能一耳朵听出比蓝牙连AirPods清晰、低音更震撼、高音更透彻,这是我媳妇儿也能很轻易听出的区别。Hifi耳机遵循一分钱一分货、一毛钱两分货的边际效益递减原理,中档次的耳塞一般2/3千就能搞定,但要到高端甚至旗舰,万元基本是打不住的。

 

此时,和最开始的钢笔选择题一样,是把一万掰开来用,还是一条旗舰打天下。最终还是选择了后者。前面说了,精简是听歌的大原则。如今静下心来欣赏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可能每天最多也就挤出半小时到1小时,多副耳机换着听那就像八戒吃人参果般,还没尝出啥味道就要“宠幸”下一位了。

 

另外,从核心价值音质来看,3副中档耳塞怎么也无法替代一副万元旗舰,甚至可能出现一副耳塞在任何音乐类型上都比3副更强的情况。此时的这位诸葛亮是可以压制三个臭皮匠的。

改造前的书房


在做完大的选择题之后,我有奢侈了一把,当了回“我全都要”的双修党,补充了一副同样是万元级别的耳塞hs2000,一个德系一个日系,但不久之后就出手了,只保留了ie900一副。原因同样是精简、聚焦。Hs2000的精髓在于可玩性,折腾潜力远比森海强。其一是公模私模可选,私模更严谨的说法是半模定制,即根据自己的耳道适配一个密闭性、贴合度更好的软质腔体,对于音质也有一定提升,但费用接近6000;其二是耳塞采用了调音模块可换的设计,标配模块是ATC01,搭配公模版原价14000,更新的ATC03模块加强了低音,单独售价超过5000。也就是说,你花1万多只能买到标准公模版,真要发挥全部实力配齐模块,费用轻松过2万,且之后还会有更多模块等着集齐,这里不得不“佩服”日本人赚钱的套路,考虑到后续折腾成本,还是果断收手,玩好ie900,就很满足了。

改造前的书房


虽然ie900价格一路走低,但其音质并不会随之降低,反而经过煲机之后会更加宽松宜人,乐器很惊艳,人声偏还原但也足够清晰。动圈始终是听歌最靠谱的技术,而说到动圈造诣,森海应该是首屈一指。把微动圈发挥到极致的ie900在低频和高频段表现都很出彩,既保留了宽松大气也提升了透明感和解析力,能扛起动圈旗舰的大旗。

 

玩好它的关键步骤,除了煲机,就是前端搭配。目前的主力机还是前年购入的国产R2R便携机,来自广东乐彼的P6PRO。这个机器原价达到2万5,是我手里单台设备里最贵的,但从折旧角度讲,它的保值率也很可观。因为和大部分两万多的机器不同,它是走纯音路线,类似以前的mp3,用的是纯净系统,不是安卓或者windows,也不能上网下app,要听流媒体,只能打开它的蓝牙接收功能,连手机听。此时它就是一个蓝牙耳放。

改造前的书房

这是我打算长期留下的设备,轻便是一大原因。对比下这两年的高端便携播放器,P6P的重量几乎是最轻的,不含智能操作系统,不会产生系统碎片,也意味着几乎不会出现用久了卡顿的情况。最后,一台好的前端,就像一个摄影系统的旗舰机身,你只需要根据需要的焦段、光圈换不同镜头(耳机)即可,顶级前端根本不需要更换。

 

而P6P之所以能称之为顶级,是因为里面的那块“cmos”很特别。它的解码部分用了全电阻,并通过高精度匹配组成了真24bit的R-2R,这种电路的特质就是模拟味浓,而且因为厂家用了相对精度很高的电阻阵列,数量也超过200颗,所以整机的素质更好、失真够低,接ie900时,即会有浓郁的乐感,也有十足干净的背景,底噪几乎听不到。

改造前的书房


这个前端几乎就是搭配耳塞的退烧机,自带的R2R解码可以让各种耳塞都变得好听起来,尤其是人声,这也正好解决了ie900相对的短板。而如果要推大耳,那么它的推力还是不够的,本身就是便携机,连耳塞出门或在家里任何地方随时随地的听到好听的歌才是这套组合的最佳打开方式。如果对音质有更高要求,可能以后会单独设计听音室,去玩功放和落地箱,到时才会开启一段真正的折腾之路。